上海消保委直播帶貨調查:100件宣稱功效食品中69%涉誤導
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(記者郝帥)據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眾號消息,為了解直播帶貨中對食品功效的宣稱情況,上海市消保委聯合上海市營養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,從消費者需求、國內相關標準以及專業論證三個維度開展專項調查;特別成立了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、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新生兒科組成的專家組團隊。
本次調查通過對消費者經常使用的主流電商平臺的100個直播間進行蹲點監測,選購100件相關產品(所有產品不涉及有“藍帽子”的保健食品),從產品直播間講解、宣傳到購買全程錄屏記錄,并開展了后續的相關檢測。
調查團隊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及實際蹲守監測后,發現相關產品直播間分布渠道不均,主要集中在抖音、快手、淘寶、小紅書這4個主流平臺。此次跟蹤調查的100個直播間即從上述4個平臺中隨機抽取100件產品進行(每個直播間1件),發現有69件產品存在一些對消費者信息誤導的行為,這些產品大致分為4類,分別是:宣稱降糖類食品、跨境功能類食品、跨境嬰幼兒食品、號稱具有“神奇成分”的食品。
本次調查依據主播口播錄屏、商品鏈接、詳情頁介紹、商品外包裝標簽信息、實際檢測數據,匯同專家組分析研判結論,從銷售屬性、銷售平臺和食品分類,多角度對4個主流平臺的100個直播間進行打分比較,各直播間總體平均得分為7.04分(滿分10分)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