齲齒的元兇 竟然不是糖?
李潔
點擊播報本文,約
“少吃點糖,牙都壞了!”這樣的良言相信不少人都聽過。不過,告訴你一個真相:齲齒的真兇其實不是糖!不過,“甜食黨”也不可掉以輕心,快收好這份愛牙指南!
齲齒的始作俑者是細菌
《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》結果顯示,我國12歲兒童平均每3個人就有1人患齲;35至44歲人群齲齒率高達89%,每10人中有9人正在罹患或曾經患有齲齒。齲齒已成為危害居民口腔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之一。
提到齲齒,很多人認為是吃糖導致的。對此,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莉莉表示,人們往往將齲齒的“罪魁禍首”全部歸咎于含糖食品和飲料,卻忽視了齲齒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疾病,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。進食后若不及時清理口腔,殘留的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為細菌提供能量,使其持續產酸,久而久之就形成齲齒。
其實,齲齒的元兇是細菌。致齲的發生是細菌、食物和時間“三方合謀”的結果,關鍵在于細菌是否擁有足夠的“作案時間”。
吃完喝完快清潔美食和健齒可兼得
美味的甜食常讓人難以抗拒,但若長期大量攝入,可增加患齲和肥胖的風險。馬莉莉提醒,想要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守護牙齒健康,關鍵有兩個:一是適量飲食,二是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。日常生活中,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科學選擇食物,并在品嘗含糖食品和飲料后,及時通過刷牙、漱口等方式清潔口腔,同時配合使用含氟牙膏或漱口水,幫助提升牙齒的抗酸能力,修復早期損傷。這樣既能體驗甜美滋味,又能呵護牙齒健康。
口腔清潔多一步漱口同樣很重要
研究顯示,單靠刷牙只能清潔約25%的口腔面積,主要集中在牙齒表面;而餐后及睡前漱口,則能有效清除牙齦邊緣、牙縫等牙刷難以觸及的部位,實現更全面清潔。
清水漱口可去除食物殘渣和口腔附著糖分,如條件允許,推薦使用漱口水,不僅殺菌迅速、有效減少牙菌斑,還能延長抗菌作用時間。